遞四方物流香港遞四方物流香港遞四方物流香港
銀西高鐵在慶陽境內線路長度272.74公里,設甜水堡、環縣、曲子、慶城、慶陽和寧縣6個站。
慶陽,位於甘肅省東部,習稱“隴東”,轄原鎮原縣、環縣、華池縣、合水縣、寧縣、正寧縣、慶城縣及西峯區。
這是國寶級恐龍化石“環江翼龍”的出土地,也是舉世聞名的“黃河古象”的出土地;這裏,是軒轅黃帝最早巡狩並與岐伯論醫的地方,“岐黃之術”和人文靈氣在這裏蔭佑神州,世代傳承;這裏,周先祖“教民稼穡”,開創了我國農耕文化的先河;這裏,有全世界黃土層最厚的寬廣塬面,其中保存最完整、面積最大的董志塬,號稱“天下第一塬”;這裏,閃耀着豐富燦爛的民俗文化之光,皮影、剪紙、隴東道情、民歌、香包,登上中華民俗藝術的殿堂;這裏,曾經是西北最早創建邊區政權的地方,是陝甘寧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,有着光榮的革命傳統和寶貴的南梁精神……
隨着銀西高鐵的建成通車,必將為慶陽旅遊帶來更大的活力。
環縣皮影
環縣:中國皮影之鄉
銀西高鐵甘肅段首先進入環縣,在該縣設3站,分別為甜水堡站、環縣站和曲子站。環縣位於慶陽市北部,踞陝、甘、寧三省(區)交界處,是華夏農耕文化的發祥地和中華民族最早的繁衍生息地之一,縣內農耕文化、民俗文化、紅色文化特色鮮明,旅遊資源豐富,有橫亙中南部的秦長城、風景優美的道教名山東老爺山、巍峨壯觀的宋代磚塔、彪炳史冊的山城堡戰役、陝甘邊區革命政府舊址等眾多旅遊景點。
環縣道情皮影2006年被列為全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,被稱為“東方民間文化的活化石”,入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“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”,環縣也被中國民俗學會命名為“中國皮影之鄉”。
環縣梯田,是人類在農業文明進程中創造的奇蹟。在環縣,隨處可見的大大小小的梯田,好似一幅幅令人驚歎的丹青之作。
環縣美食首推羊肉,“吃羊肉”是當地待客最高的禮遇,當地坊間有種説法:“環縣羊羔肉,蒸煮炸炒饞死人。”
周祖陵全貌
慶城縣:華夏農耕文化發祥地
銀西高鐵穿過環縣後就進入了慶城縣。慶城縣坐落於羣山環抱之中,兩水環繞,形似飛鳳,又名“鳳城”,世界矚目的“環江翼龍”就發現於此,是華夏農耕文化的發祥地之一,中醫鼻祖岐伯在此與軒轅黃帝論醫,成就了醫學鉅著《黃帝內經》。
周祖陵景區因有周人先祖不窋的陵寢而得名,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,國家級森林公園、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、國家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。
據史料記載:周人先祖不窋失農官後,西徙定居今慶陽慶城一帶,從事農業耕作,在隴東慶陽一帶開創華夏文明的農耕文化,成為有確切歷史記載的第一個周人首領。在這裏,可以瞭解周先祖開創華夏農耕文明的偉大基業,感受勞作的艱辛,體驗收穫的喜悦,也可以領略中醫文化之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,享受中醫養生保健的神奇。
藥王洞養生小鎮緊鄰周祖陵景區,是一處集休閒、觀光、康養、餐飲、娛樂於一體的旅遊綜合體。整個景區依山就勢而建,隴東傳統建築錯落有致,小鎮建有岐黃養生院、吃貨街、兒童遊樂園、知青點等多個特色體驗項目。
鵝池洞位於慶陽縣城東南古城牆下的一處平台上,內連城牆與城內相通,外有天然屏障與城外相隔,整體由上洞、中台、下洞和取水底洞四部分組成。上洞以卵石砌就,石齒相錯,上下對穿,曲折幽深;下洞與東河即柔遠河相通,洞內石磴相連,陡而極險;平台八畝見方有院落,院內一四方水池,即為鵝池,昔日池水漣漪,四季不涸,相傳為周祖養鵝之處。
北石窟寺
黑老鍋冰窟
慶陽市:周道之興自此始
銀西高鐵穿過慶城縣就進入慶陽市西峯區。西峯區地處有“天下黃土第一塬”之稱的董志塬腹地,是慶陽市黨政機關所在地。20萬年前,西峯就有人類繁衍生息,仰韶、齊家文化遺址遍佈全區,周先祖不窋之孫公劉曾在此“教民稼穡”,開創了中國農耕文化和傳統農業的先河,史稱“周道之興自此始”,還有北石窟寺等著名景點。
北石窟寺位於慶陽市西峯區董志鄉寺溝川村的覆鐘山下,包括寺溝、樓底村一窟、石道坡、花鴇崖和石崖東台等5個部分,南北延續3公里,是北魏永平二年涇州刺史奚康生所建,為甘肅省四大石窟之一。
黑老鍋冰窟位於西峯區顯勝鄉毛寺村,因其周圍岩石呈黑色,經過泉水沖刷後形成“鍋”的形狀而得名。這裏地貌奇異,兩邊山勢呈峽谷狀,到了冬季,景區地表水從冰窟崖石匯流而下,形成造型獨特的天然冰柱羣,鬼斧神工令人叫絕。整個景觀如同一座地下冰宮、天然冰庫、黃土冰窖,是黃土高坡上一道罕見的地貌奇觀。
西峯小崆峒山
寧縣:探尋《羋月傳》義渠古國
寧縣是銀西高鐵甘肅段的最後一站。一部《羋月傳》,驚醒了沉睡的義渠王朝,古豳國、義渠國建都於此。這裏川塬交錯,河溪縱橫,山清水秀,氣候宜人,是休閒避暑勝地。
羋月醒義渠,風動蓮花池。印象義渠蓮花池是集生態休閒歷史探祕為一體的鄉村旅遊景區,以義渠古國曆史為依託,建有印象義渠、漁獵義渠、情定義渠、農耕義渠、盛世義渠、遊樂義渠等六大區塊,現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。
古豳文化旅遊景區包括古豳國遺址、狄公祠、王孝錫烈士紀念館、九龍廣場及“三江兩岸”等綜合景觀,山環水抱,川塬交錯,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。
記者黃芃
編輯:朱 遞四方物流香港 遞四方物流香港彥
責編:王紅巖
主編:李亞軍
聲明: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,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!聯繫電話:0931-8688154
ICP備案:隴ICP備11000652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:2807210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:6212006004 甘公網安備遞四方物流香港62010002000007號遞四方物流香港
遞四方物流香港杜絕虛假報道遞四方物流香港歡迎社會監督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文明辦網文明上網舉報電話:010-82558163遞四方物流香港
遞四方物流香港版權所有:甘肅省廣播電視總枱 遞四方物流香港遞四方物流香港遞四方物流香港
遞四方物流香港地址: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張蘇灘561號 郵編:730010 遞四方物流香港